共青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委员会
科院团字〔2019〕34号
各系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团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夯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和高校共青团“活力提升”工程,丰富团课教学内容,创新团课教学形式,为广大团干部、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能力、交流思想的平台,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团委决定举办第三届“微团课”大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
2019年10月-2019年11月。
二、比赛分组与参赛对象
本次比赛分为团干教师组、学生组2个组别进行。其中,团干教师组参赛对象为:各基层团委专、挂、兼职团干部及青年教师;学生组参赛对象为:全日制在校大学生。
比赛安排
比赛分为理论测试与团课讲授两个环节,其中理论测试占30%,团课讲授占70%。
理论测试重点考察党团基础理论知识,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时间为40分钟。以团队形式参赛的,团队主讲人参加测试。
团课讲授采取现场展示的形式,时间不超过12分钟。
四、参赛要求
(一)团课讲授内容
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三会两制一课”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团课应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讲授,参赛者可结合自身实际选取其中相关内容进行讲授。
1.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国梦”教育;
3.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党的光荣历史和传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团的基本知识、重要会议精神和重点工作部署;
4.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开展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
6.开展民主和法制教育;
7.开展红色教育,省情教育。
(二)团课讲授形式
1.重在推动全省学校战线努力形成各级团干部都会讲团课、主动上团课的良好氛围。团课讲授既可以是一人讲,也可以是多人讲;既可以采取课堂教学、案例讲解、互动讨论等方式,也可以自主设计朗读一本书、观看一部影片、共话一段成长经历等;既可以是典型事迹分享,也可以是先进人物访谈。
2.团课讲授的总体要求是主题突出、导向正确,内容充实、逻辑清晰,真实自然,共鸣感强,重在让听受者入脑入心;讲授形式不限、场景布置不提倡繁杂多样,不要求过度包装,避免舞台表演性课程,确保每一堂参加比赛的“微团课”都是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能学习、易实施,能复制、易推广的示范课。
3.在讲授团课前用不超过2分钟的时间介绍团课设计思路,即如何实现团员入脑入心,教育团员的有效目的。评委将以团课是否达到这一目标作为重要评分依据。
4.每位选手参赛时须提交报名表,主要包括授课对象、授课形式、设计思路、主要内容等方面内容(详见附件1)。
五、赛程安排
1.组织发动阶段(2019年10月)
各系团总支进行动员部署,确保各团干、青年教师、团支部都知悉比赛内容和要求,并积极组织各基层团支部参与学院组织的“微团课”大赛。
2.系级比赛阶段(2019年10月)
根据前期各系“微团课”大赛报名情况,各系团总支按照实际情况开展“微团课”大赛,各团总支赛后择优推送1名(文法系2名)学生参加院级学生组比赛。各系团总支确定名单后,于11月13日前填写选手报名表(附件1)并报至团委邮箱(gnsdkytw@163.com)。
3.院级比赛阶段(2019年11月15日14:30图书馆科报厅)
学生组、团干教师组按照抽签的顺序依次进行授课。
六、奖项设置
团干教师组评选出校内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学生组评选出校内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并颁发荣誉证书。
七、参赛作品要求
参赛作品要围绕选定的主体开展简短、完整的展示,选题要简明,内容须科学正确、结构完整、逻辑清晰,使用规范的技术和语言,要达成教学目标且形式新颖、精彩有趣,评审标准详见附件2。
(一)视频要求
决赛需要辅助视频的参赛选手,提交的视频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内容有字幕提示。视频格式为:MP4,MPEG,WMV,时间不超过12分钟。
(二)多媒体课件要求
决赛需要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参赛选手,提交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要求围绕团课目标,反映主要团课内容,与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其他与微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如动画、视频等也应单独提交。
(三)团课设计要求
每一位参加决赛的选手均需提交团课设计方案,应反映主要内容、设计思路和团课特色,包括背景介绍、团课目标、总体思路、环节步骤、效果预估等方面内容(见附件3)。
八、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准备。举办“微团课”大赛是加强团员教育管理、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年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团、深入共青团改革、转变和改进团干部作风的重要抓手。各级团干部要带头示范,团员要积极参与,扩大比赛覆盖面,做到各基层团支部均参与活动。
2.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各系团总支要根据通知要求积极思考,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学院工作特色,通过开展本次“微团课”大赛活动,培养一批能讲团课的老师,使团支部的“团课”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3.善用媒体,加强宣传。要切实注重用好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及时对优秀团课进行宣传,努力打造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影响力,增强共青团的吸引力。
4.注重总结,推动工作。要通过本次活动,及时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挖掘团员教育、团建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先进做法并进行宣传、推广,促进我院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提升。
附件:
1.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第三届“微团课”大赛选手报名表。
2.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第三届“微团课”大赛评审标准。
3.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第三届“微团课”大赛团课设计方案。
共青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委员会
2019年11月8日
附件1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第三届“微团课”大赛选手
报名表(教师组)
团课名称 |
|
主讲人 |
| 性别 |
| 政治面貌 |
|
所在单位 |
| 职务 |
|
手机号码 |
| 学历学位 |
|
授课对象 |
|
授课形式 |
|
设计思路 |
|
团课主要 讲授内容 |
|
注:讲授的团课须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其他不良信息内容,一律取消参赛资格,且自负一切后果。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第三届“微团课”大赛选手
报名表(学生组)
团课名称 |
|
主讲人 |
| 性别 |
| 政治面貌 |
|
团队成员 |
| 性别 |
| 政治面貌 |
|
所在单位 |
| 职务 |
|
手机号码 |
| 学历学位 |
|
授课对象 |
|
授课形式 |
|
设计思路 |
|
团课主要 讲授内容 |
|
注:讲授的团课须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版权。若发现参赛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或有其他不良信息内容,一律取消参赛资格,且自负一切后果。
附件2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第三届“微团课”大赛评审标准(教师组)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说明 |
团课主题 (4分) | 突出党性立场 (1分) | 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团员解决思想问题,特别是理想、信念、宗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 |
贴合时事热点 (1分) | 能够与当今党政社会热点青年关心的热点结合紧密。 |
团的特点鲜明 (2分) | 主题有鲜明的共青团特点,能够提高团员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团员先进性,增强团员光荣感。 |
团课内容 (6分) | 设计思路清晰 (1分) | 团课的设计思路设置合理,情节安排恰当,环节衔接自然,时间合理分配。 |
团课内容深入 (2分) | 重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思想的融入结合,团员受教育、有共鸣。 |
语言贴近青年 (1分) | 语言贴合青年特点,能够将政治思想转化为青年语言,能够将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 |
形式新颖活泼 (1分) | 团课展示形式丰富、生动,现场互动感强。 |
表达准确清晰 (1分) | 团课展示语言清晰,表达准确,逻辑性强。 |
总计得分 |
|
|
备注:出现以下情形团课不宜给高分:团课内容不适合学生团员特点,针对性不强;团课的选题和内容大而全、大而空;团课缺乏团味、缺乏团的特点,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班会雷同;④团课照本宣科、缺乏互动和参与。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第三届“微团课”大赛评审标准(学生组)
序号 | 班级 | 活动内容(20分) | 创新亮点(20分) | 活动对学生有教育意义(15分) | 语言表达,活动主题突出(20分) | 仪态及随机应变能力(10分) | PPT制作(15分) |
1 |
|
|
|
|
|
|
|
2 |
|
|
|
|
|
|
|
3 |
|
|
|
|
|
|
|
比赛采用百分制,取全体评委所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答辩成绩。
评委打分保留一位小数,选手答辩成绩保留两位小数。
评分标准:活动内容丰富20分;创新亮点20分;活动对学生有教育意义15分;语言表达,答辩主题突出20分;仪态及随机应变能力10分;PPT制作15分。
附件3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第三届“微团课”大赛
团课设计方案
作品标题:
学 院:
姓 名:
填表日期:
团 课 设 计 方 案
作品标题 |
| 课程主题 |
|
相关内容关键词 |
|
授课对象 | (例如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等) |
团课的地点 | (例如教室、活动室、生产一线、纪念场馆红色景点等) | 团课时长 |
分钟 |
团课的共同参与者 | (如访谈形式中的老红军、青年典型、模范人物等) |
资料准备 | (例如视频、图片、PPT等) |
教具准备 | (例如书本、读物、纪念物等实物) |
团课的形式 (此项可多选,在所选择形式前打“√”) | ()A.讲授式 ()B.沙龙式 ()C.讨论式()D.访谈式 ()E.分享式 ()F.抢答式 ()G.辩论式 ()H.实地参观式 其他形式
|
团
课
内
容
团
课
内
容
|
背 景 介 绍
|
|
团 课 目
|
|
总 体 思 路
|
|
环 节 步 骤
|
|
效 果 预 估
|
|